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无题 序

题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2004年 12月08日

二零零四年十月的假期,一个人在学校孤单度过。上网、睡觉、喝酒、在寝室讨论国家大事及思考宇宙未来等等。要说身边没人是假的,怎么说身边还是有几个风华正茂的室友。时不时的会提醒你一下生命在于睡觉("莫吵,我要困告!")或生命在于吼叫(仰天长哮做人猿泰山壮:"真TM郁闷·~·)之列。但大学里、你若是没有一个女朋友,那你在任何时候也只能说你是一个人。就象在长假之前最后一个晚上从食堂出来遇见一位兄台,——"国庆假期一个人过?""@~~@和寝室人一起过。""你室友都是一个人过?""咳~~~我们一起过""哦,你们寝室都是一个人啊!""咳......") 不争的事实,这个年代,压力已经让男人几乎已经不能算是人了。总之——电脑、小说、室友是很忠实的陪我度过了漫漫的7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男女。...

人说,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短暂的7天其实和快乐没有太大的关系。恋爱总该是快乐的吧,和寒不长的三年恋爱生活却让我觉得象是度过了一生......其实人生也应该是很短的,不是所谓人生苦短。所以大致上这样说来世界上一切生命的时间长短直接和思想成反比,越是有思想的东西命越短越是没思想的东西命越长——譬如石头。这应该是个讽刺了吧,没有思想不会要求长生的东西在地球上屹立千年,而有点思想天天渴望长生不老的我们却只有几十年日子可过。看来上帝根本讨厌世间的一切思想。生命短暂就仿佛是对智能的一种惩罚。显然我还没有走出暑假失恋的情绪。不然怎么一个长假却让我有如许高深的感叹。爱情的失败能让一个男人成为哲学家,此话不假。


每当我面对大学生活的自己时,就总会不自觉的拿高中的自己来做比较,其实这样一种比较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但是对生活的不满意总是促使我做这样的一种对比,而无力去改变生活的状况也使得我更愿意去怀念从前——怀念,实在是一种思想的奢侈。虽然一切看起来有些久远,但是我乐于做这样的比较。经过反复的论证之后我得出了一个自己颇为满意的结果——高中构成了我生命中最纯洁和最真实的那一部分,而大学给我带来的基本是浑浊的思想体验,不能说大学生活中没有亮丽的色彩,但是那对我来说基本是高中留下的影子,如果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人直接上大学,我想他经过一段时间体验后很难感受到书本中关于大学的描写,那个光亮洁白的世界经过生活的洗礼之后剩下的基本上是灰色的印记(没有大脑或有大脑不思考的人除外)。我发现越是在大学里修炼我越是怀念我往昔的高中——那个总是有阳光和干净头发的日子。这么来说当然没有说大学对一个人根本没有帮助,而最大的帮助就是培养你接受灰暗接受寂寞的能力。正如一个人将来能有多成功大多数情况下不取决于你有多善良多纯真。这就象孙悟空最快乐的日子在花果山而不在炼丹炉,而对西天取经这大事业最有帮助的恐怕却就是他在炉子里烧烤的岁月,难道之后他会感谢送他进去的太上老君?值得怀疑。。。。。。所以,我也不会感谢大学生活——尽管,在大家看来我的大学很成功。

写到这里,我已经阻止不了自己对高中叙述的强烈愿望。那就请所有对自己过往还会有一些美好印象的人和我一起去看看那段无论快乐与悲伤遗留到最后都变成美丽的日子。

大学之前 ——童年是最幸福的

童年是最幸福的——大作家都是这样告诉我们。但是,童年又是最不会感受幸福的。一切的为了我们幸福而付出的辛酸我们都看不到。(那些从小家里就非常富裕的孩子可以跳过这一段。)所以对于童年时代幸福的感悟通常都是迟到的,当我们渐渐长大中从年迈的爸爸妈妈安详的叙述中知道一些童年我们快乐的同时他们所无私付出的一切时,剩下的就能是那一句鬼斧神工的:"可怜天下父母亲!"这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在童年变成一个回忆之后。小学和初中的我们基本都可以划在童年之列,那时候的我们不是幼稚的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是思想里全是幼稚,而我——小名叫"点点"的孩子就是后者的杰出代表。例如我曾花了初一一年的时间思考为什么男女结婚会有孩子的问题,并且我发动身边所有的小朋友回家问爸爸妈妈。第二天我们汇合的答案是丰富的,充满了中国成年人缺乏基本想象力的无趣的幽默。大部分都是什么"吹口气""牵个手"之列连鬼都骗不到的答案——可惜,那时候的我们是"小鬼" 大部分功力还未到,那时从爸爸妈妈嘴里说出的话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真理。记忆中"亲一下嘴就会有小孩"是出现频率最多的答案。当然天生厉智的我是根本不会相信这种答案的。我是那种逻辑型思维的孩子,任何问题我都会往原因和结果方面去想(这个特点是导致我将来致命性失恋的第一个原因)。所以当时的我在秉着科学精神和我在同龄人中出色的逻辑思维(请允许我这样定义我可爱的小思维)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极其认真的态度驳斥了那些确实太没有想象力的观点之后,抛出了我那当小学语文教师的妈妈给出的终极答案——孩子是结婚后天上的神仙给的。我妈妈说的是玉皇大帝,但是我不相信皇帝会管这种小事情,最后我妈妈用毋庸质疑的语气告诉我没人知道是哪个神仙。于是我的穷追猛打只得作罢。并且把这个唯一能说服我的观点用与我妈妈一样毋庸质疑的态度统一了我们那个简单快乐的群体,并且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了对这个深奥问题的思考。

OH~MY GOD !~~~若干年之后当我会用英语说出这句感叹时也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我母亲能在短时间内利用了她固执的儿子当时幼小心灵一个致命的弱点:由于对《西游记》的过分痴迷而导致我在这个很坚决的无神论家庭中坚持认为神仙是存在的。在我的童年时代,类似于这样的思考是很多的,但是我除了考试和作业之外是没有任何东西会让我觉得忧愁的。尽管当时的我不停的想着死亡的神秘和宇宙未来这样的问题,但是只要一包5分钱的酸梅粉就能让我开心的暂时放弃我大脑中伟大思想的蔓延。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快乐的在当时以为永远都会这样无忧,而在现在知道一切永远都将不再回来。对于80年代后的我们,记忆中绝对少不了胡同里成堆的孩子,和晚上大人此起彼伏的被黄昏的空旷拉长了的催促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这声音当年绝对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至少我就觉得非常扫兴。通常在那一时刻,我们的战役游戏正玩在兴致最高处,我们放肆的小脚步踏遍了每一个我们能力所及地方。朝花夕拾,就构成了现在没有感叹而全是快乐的回忆——没有感叹,因为那时候的我们不懂情感,不会忧愁。童年的友谊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你给我吃块巧克力我便带你回家去玩游戏机。我一直认为,80后一代人的童年是上下几代最幸福的。不象父母一辈那样,回忆中全是自然风光和羊群牛群(我非常怀疑是不是每个人家都有一个"百草原",且坚持认为每天面对大自然都能陶醉于生活的画面只能出现在电视剧中和城里人假惺惺的体验生活),或者是永远也被满足不了的小小物质欲望。也不象现在的孩子,可怜的被冰冷的钢筋水泥关在离地面几十米的危险高空,对着精美的电视游戏独孤求败,其实,这还不如当初的我们去农家人的地里偷几个红薯烤来那么有趣。这样想来我就突然发现,我们物质上的比后不足比前有余竟然是我们快乐的基础。"西西~~~"亲爱的读者,请允许我这样笑一下。

这是我大二时候的文字了吧,现在看起来流畅度比我现在差了不少。不改了,立此存照吧。依稀记得当初是作为一本想象中我要写的小说的序写的。(书未写 序先行 都壮烈了 哈哈)我突然有想要写下去的愿望了 慢慢来吧 写给自己的青春。)

0 评论: